單腳訓練對於增進速度與平衡,以及預防受傷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,骨盆穩定肌群的動作在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中是不一樣的,挑戰你的踝關節穩定度與本體感覺,會迫使臀中肌、內收肌群與腰方肌扮演穩定肌群的角色。
分腿蹲 VS 背槓深蹲
從肌電圖研究的結果指出,在負重相同的狀況下,分腿蹲對於背槓深蹲,運動後所產生的肌肥大與肌力成長效果是相似的,所以其實分腿蹲也是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,必做動作之一。
但當然我也不是否定背槓深蹲的重要性,而要你完全從你的課表中替除。而是當如果在操作背槓深蹲時,讓你有了不舒服的問題產生,要學會正視這個問題,重新檢視自己的動作模式。
延伸閱讀:
訓練應該要以人體自然動作為原則,漸進式的負重,讓自己持續進步,在優化動作的過程中,可以先嘗試變化動作或負重的方式,讓自己一樣能有長期訓練下來的效益。
分腿蹲操作方式
操作過程中重心保持在前腳操作腳上為主,後腳為輔助腳,向下蹲時想像將後腿膝關節往下彎曲,以避免引導前腳膝關節過多的前推,而導致做完前膝不舒服,要學會讓前腳髖部負重,讓臀中肌有效發力。
等等提及的4種分腿蹲變化動作,相信不僅能有效修正你的一些動作問題,也能增加你課表的變化與難度!
4種分腿蹲變化動作
動作1:彈力帶分腿蹲
提供3種彈力帶分腿蹲給大家,選擇適合自己,或是能解決原本操作問題的試試看。
第1種:綁至腰部前方
這動作相比於徒手分腿蹲,會再來的更簡單,擁有「自我修正」動作的元素,關鍵點在於負重阻力的向量為前方,能幫助你全身的穩定。
將彈力帶綁至身體腰部前方,雙手抓住彈力帶後,先拉向身體手肘彎曲,向下蹲時慢慢伸直雙手,再向上站起時,順勢將彈力帶向後拉,嘗試維持上下一致的重心。
第2種:綁至前腳前方
許多人做分腿蹲最常發生的問題就在於前腳膝蓋過於前推,而導致膝蓋不舒服,這個動作能有效幫你修正這個問題。
先將彈力帶綁至前腳小腿,會迫使你為了穩定身體重心,而讓後腿髖部往後延伸,膝蓋往下彎曲,減少前腳膝蓋的前推,而能讓前腳臀中肌發力。
第3種:綁至前腳側方
另一個最常發生的問題是前腳膝蓋的內夾,也許是臀中肌的無力或是足底筋膜的緊繃而導致腳底的不穩定。
可以將彈力帶綁至側邊前腿大腿上,給予更多往內拉的壓力,迫使你將膝蓋往外打開,做出髖關節外旋的動作,能使臀中肌用力穩定。
動作2:高腳杯分腿蹲
初學者先選擇不要太重的重量,你會發現相比於徒手分腿蹲它會更容易施行,且誘發你的核心出力及上半身的穩定。
兩手抓住啞鈴的上端,上端碰觸鎖骨,底端碰觸胸骨下端或劍突,執行過程中,盡量觸碰著兩端以避免身體前傾。
高腳杯的方式,也會更誘導後膝的彎曲,減少前腳膝蓋的壓力。而想要更進階的人,可以漸進式的向上負重,也會是很好的壓力負荷。
動作3:負重分腿蹲
可以考慮用雙手或單手手持壺鈴或啞鈴增加負重訓練,切記要更注重身體重心及上背穩定,漸進式的增加自己的重量但不求重。
另外會建議在單手持重時,手持位置要與操作腳相反側為優先訓練,可以讓你的髖部與核心產生抗旋轉,增加臀部的徵招,也能有效訓練操作腳的穩定度。
動作4:手高舉過頭分腿蹲
首先如果你有良好手高舉過頭的能力,可以試試看這個不簡單的進階動作!
延伸閱讀:測試手有沒有高舉過頭的能力?
它需要使用到全身的軀幹肌群來穩定身體,從地板沿著動力鏈將力量傳至上半身。記得動作過程中,保持胸椎伸展但不要過度將腰椎伸展,維持前側核心的張力穩定,再慢慢蹲下。
總結
當執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,發現自己在執行下肢的雙腳動作時,力量卡住了或是關節的不穩定,不如就將單腳訓練加入到自己的訓練課表,不僅能優化你的雙腳動作,也能讓你的課表,添加多方向的變化。
延伸閱讀:不能錯過的翹臀肌力訓練!5種單腳硬舉變化